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拥抱新“食”代,聚力深加工闯荡大市场

  • 生活
  • 2025-02-24 15:57:36
  • 477

  原标题:从“一朵好菇”到“一桌好菜”  拥抱新“食”代,聚力深加工闯荡大市场

  找准合适时机,一粒孢子经过一场雨便能破土而出,飞速成长;瞄准市场需求,一朵蘑菇变为一桌“好菜”,便能华丽变身,闯荡市场。

  在河南天中亿龙食品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内,几乎看不到蘑菇的“原身”,它们经过加工变为香菇脆片、香菇酱以及各类食用菌罐头、调味品和饮品。该公司总经理许国奇告诉国际商报记者,如今,公司生产的“菇乡菇香”牌、“菇达”牌香菇脆片系列产品不仅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郑州等多个国内城市,还远销美国、欧洲、俄罗斯、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这是泌阳县食用菌企业发力“微笑曲线”末端市场的生动缩影。“食用菌产业必须拥抱大食品工业,将食用菌产品同米、面、粮、油、调味料、火锅底料、休闲食品、即食食品、调味食品、功能性饮料等食品行业结合,推动食用菌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这是食用菌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秘书长刘自强说。

  选择深加工这条路,许国奇筹谋多年:2011年他赴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考察学习后,看到了海外市场的广阔机遇。“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没有‘叫得响’的品牌,企业难有生存之地。”于是他下定决心,依托泌阳当地丰富的食用菌资源优势,建设食用菌加工企业,顺应市场消费结构升级的新需求,走品牌发展之路。

拥抱新“食”代,聚力深加工闯荡大市场

  2016年,投资1.8亿元的二期工程项目——河南天中亿龙食品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多年来,公司投入科研经费数百万元,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研制推出了香菇脆片系列产品、香菇罐头、干香菇、压缩黑木耳等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建立和完善了全程质量品牌管理体系,实行质量管理一票否决制,守护食品安全。

  “我们搭上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顺风车,产品在欧美、东南亚、俄罗斯等市场打开了知名度,出口逐年增长,2024年出口额达2300万美元。”许国奇说。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在食用菌行业摸爬滚打20余年的许国奇有着自己的判断:“尽管今年出口面临更多挑战,但国际市场需求仍然较大,与中国市场彼此需要,且中国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是不可替代的。”

  许国奇的信心和底气还来自公司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优势:一方面,公司具备稳定和高品质的供应链,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的原料供应模式,确保原料来源稳定、质量可控。另一方面,凭借多年深耕,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市场经营基础和经验,不断细分的多元化产品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外部环境越是艰难,企业越要苦练内功。”许国奇说,去年公司再次对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今年以来,公司接到的出口订单量比去年稳步增长。

  许国奇还向记者分享了他的参展计划:2024年,公司在第136届广交会上收获了不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新客户,今年计划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继续开拓新兴市场;3月份将带领团队参加迪拜食品展,目前正在着手筹备中;7月份打算去俄罗斯考察,寻觅新机遇……

  2025泌阳花菇国际产业创新大会上,业内专家也为提升“泌阳花菇”品牌影响力建言献策。尖坚简健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江苏新农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刘有才表示,当前,商品竞争已进入产业链竞争阶段,区域公用品牌的核心优势是其背后依托的区域产业链优势,因此要从育种、种植、管理、加工、储运、营销推广等环节构建区域全产业链竞争力,提升泌阳花菇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刘自强看来,必须改变目前中国食用菌产业以“鲜品、干品和简单加工品”等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现状,企业要主动从种植业破圈突围,躬身入局洞悉市场需求,利用新科技、新工艺加大对食用菌产品的研发,打造自主品牌,助力中国食用菌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

  如今,泌阳县食用菌高质量发展路径已然明晰:提升“中间”,做强“两端”,凝聚多方合力,拥抱大食品工业,从“一朵好菇”到“一桌好菜”,全力打造一条上扬的全产业链“微笑曲线”。

  (本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白舒婕)

有话要说...

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