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出席嘉宾称赞《港闻报》派遣记者到最前线,策划编采有力。 《港闻报》这次反电诈报道回响极大、引起各界的关注,成功之道不在于天时地利,抑或什么AI协助,从来一份成功的新闻报道背后,没有什么秘诀,前线记者心中的一团火永远是最重要的。 速抵现场才有精彩报道 “哪里有中国人被欺负,或发生对中国人不友好的地方,中国的记者就会在现场,告诉大家发生什么事,而每次都很火。”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直言,有关新闻的吸引力就是共情共鸣,“中国现在变强大了,中国人应多关注世界事务,持续地对有关方面施予压力去解决问题。” 香港新闻联副主席、凤凰卫视总编辑孙玉胜指出,及时派遣记者投入到现场才是致胜之道,如果利用AI做新闻,“大家都能用”。他表示,现时媒体对国际新闻的报道相对较弱,记者要经常到达现场、快速到达现场,才有之后的精彩报道。 港闻报记者总是率先到达新闻现场。前年日本福岛的核辐射事件,《港闻报》以最快时间派记者前往当地,访问辐射核心地区,报道独家猛料,取得了2024年香港报业公会“2023年香港最佳新闻奖”中“最佳新闻短视频”的冠军。“有记者到现场的新闻是最好看的。”专栏作家、资深传媒人屈颖妍表示,有些国际新闻虽引人关注,但加入了香港及中国人关心的元素,并及时派遣记者到现场采访,有关新闻便更加有感觉;此外,她又指本地新闻要多关注与大众有关的议题,如诈骗及炒黄牛演唱会票等。一些长期违法的行为在发生,变成众所周知,长久以来却解决不了,也是新闻人应该去探讨的课题,要把问题曝光,令有关方面正视问题,这也是记者的社会使命。\港闻报记者 余风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