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企业“包办婚姻”往往没什么幸福结局。
2月13日下午,日产、本田正式宣布终止合并计划,双方撤回2024年12月23日签署的业务整合谅解备忘录,并终止业务合并谈判。
从官宣合并到合并终止,不到两个月。
至此,这个犹如深水炸弹般的历史性事件,在唏嘘中落下帷幕,谋划中的全球第三大车企,还没开始就已经分崩离析。
不过两家也不是就此分道扬镳,根据联合声明,双方将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框架内进行合作。
虽然没有完全把后路堵死,但合作空间大大收缩。散场之后,仍留给了日产一个问题:失去本田这个强大的合作伙伴,接下来该怎么走?
01日产不确定性增加
双方闹掰的核心在于“控制权”的分配上。简单来说,日产想拿本田当兄弟,本田却想当日产的爸爸。
根据联合声明的表述:“本田提议改变合作结构,不再建立一家联合控股公司,不再根据最初谅解备忘录中的概述,联合转让股份并由本田任命大多数董事和首席执行官,从而转变为通过股权交换,本田将成为母公司,日产将成为子公司。”
然而这在日产看来,显然是无法接受。
日产在合并之初就强调,要独立运营和全球布局,希望在合并中保持平等关系,共同参与新公司的决策和运营,通过合并合作从而使日产走出困境。
在本田看来,“控股公司是一家新公司,很明显,建立新公司的治理体系所需的时间和精力超过了我们最初的预期。现在对汽车产业而言是速度决胜的关键时期,我们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并提出了需要采用单一治理体系来度过这一时期的合并方案。”
双方在经营控制权上的分歧,导致了谈判陷入僵局,最终不了了之。
宣布“散伙”当天,日产汽车在第三财季业绩会上,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 Uchida)表示,我们不相信我们的自主权会得到保留,也不相信日产的潜力会真正得到最大化。他补充称,日产对其他合作伙伴关系持开放态度,包括与本田的战略项目。
“谁是老大”的问题无法解决,也意味着日产的未来再一次走在十字路口。
分手当天,日产发布2024年第三财季业绩。截至12月31日的三个月期间,日产合并净营收为3.159万亿日元,合并营业利润为311亿日元,去年同期下降78%,营业利润率仅为1.0%;净亏损141亿日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291亿日元。
前三财季,合并净营收为9.1432万亿日元,合并营业利润为640亿日元,营业利润率为0.7%,净利润为51亿日元。
同时宣布下调2024财年全年展望,这已经是日产汽车年度财季内第三次下调财年预期,预计净营收为12.5万亿日元,营业利润下调为1200亿日元,预计净亏损800亿日元。
为了能扭转业绩,日产公布了一揽子开源节流的计划,计划到2026财年削减约4000亿日元的成本。
首先是在全球范围内裁减20%的高管职位,同时简化组织层级,这一计划将影响2500名销售和行政部门的职位。
另外,到2026财年将全球产能从目前的500万辆削减至400万辆。
自去年11月宣布裁员9000人的计划也有所变动,内田诚表示,将变为直接裁减6500个制造业岗位。部分裁减将通过关闭三家工厂来实现,从2025财年第一季度开始,第一个关闭的将是泰国工厂。另一个将在2025财年10月至12月期间关闭,第三个将在2026财年关闭。
02不一定靠本田
合作告吹后,日产接下来的路还要继续走,摆在日产面前的选择并不多,要么重新找到一个合作伙伴继续抱团聚暖,还有就是继续加码电动化。
在横滨总部的最新发布会上,内田诚已经展示了自己的决心,宣布将投资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计划到2030年推出27款电动车型,其中19款为纯电,电动化率达55%~60%。
为了兑现承诺,日产甚至把“祖传技术”e-Power混动系统,开放给合作伙伴三菱汽车,集中火力攻坚固态电池研发。一位日产工程师坦言:“我们必须再造一个‘轩逸神话’,只不过这次主角得是电动车。”
在不断下滑的中国市场上,日产的心思也不再“死脑筋”,开始广交朋友,瞄上了华为。去年11月,东风日产正式官宣与华为达成签约合作,成为首个与鸿蒙座舱全方位合作的合资汽车品牌。
东风日产选择的是华为HI模式,将智能座舱的核心技术以及方案支持全交由华为负责,在智能座舱方面还搭载了高通骁龙8295P芯片,支撑多元化智能座舱功能的实现,即将搭载在今年上半年上市的东风日产N7身上。
这点很聪明,因为智能座舱是能最快让人感知车型变化的部分,一套体验成熟的智能座舱与一套驾控丝滑的高阶智驾,在消费者购车过程中所占的权重迅速提升,把华为和AI座舱作为卖点,能第一时间让消费者感受到日产的改变。
另外,东风日产也与Momenta合作,联合打造了基于端到端智驾大模型的高阶智驾方案,将具备全场景泊车、NOA高速领航、城市记忆领航等主流高阶智驾功能,届时也会在东风日产N7上体现。
目前来看,日产在华的短板:智舱和智驾,均已经被补齐,剩下的就是扩散规模,按照规划,2026年之前,日产将向中国市场投放覆盖纯电、插电混动、增程等多种动力形式的5款新能源产品。
而且,重获“单身身份”的日产,也有了和富士康再续前缘的机会。
要知道,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此前曾不止一次向日产示好,对于日产而言,这根橄榄枝,恐怕不得不重新放回自己的选项中去。
其实,在日产与本田的合并谈判破裂后,雷诺就重启了与富士康就其在日产的股份的谈判。
2月12日,鸿海董事长刘扬伟表示,富士康确实就收购雷诺所持日产股份进行了谈判,他还明确一个信息,公司目标是与日产合作,而非收购。他还预计,将在一两个月内宣布此类合作协议。
之前就有不少人看好富士康和日产的合作,包括前雷诺-日产-三菱这一联盟主席卡洛斯·戈恩,在戈恩看来,富士康和日产合作更有前景。
不过从目前来看,日产不想失去控制权,日本政府态度也比较谨慎,具体合作模式还有很多概率事件。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