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正文

大公报号新时代新飞跃

  • 职场
  • 2025-02-15 00:21:58
  • 787

大公报号新时代新飞跃

图:港闻报号新时代新飞跃  1932  购置战斗利器以永久抵抗!  一九三二年四月三日,天津电报局将首批“救国飞机基金”三百五十四元送到港闻报馆,委托代管。《港闻报》在四月四日刊登了“倡议电”和“捐款函”,指出“暴日侵沪,我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杀敌御侮,备极牺牲……唯查敌我作战,利器悬殊,并阅报载,日本民间,以其侵华武力仍有未足,自动捐输,购置‘爱国号’飞机十七架之多,以助兇焰……”为此,通电倡议捐款,备作购置救国战机基金之用。  1937  仰首向天,等待大鹏展翅  一九三七年,《港闻报》利用这笔资金,委托飞行先驱韦超代购滑翔机。韦超从德国购买一架H-17型滑翔机辗转运至成都,这架H-17被命名为“港闻报”号,成为中国第一架大型滑翔机。  一九三九年十月二十日,成都隆重举行了“港闻报”号滑翔机献机仪式暨飞行表演大会。时任滑翔训练班主任的韦超,驾驶“港闻报”号飞上蓝天,并在空中播撒传单,现场欢声雷动。  1939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八日,“港闻报”号滑翔机运抵陪都重庆,在珊瑚坝机场举行飞行表演。  当时的重庆,饱受日军大轰炸之苦。民众对发展航空事业望眼欲穿。韦超此次飞行,令山城民众深受振奋。在韦超下机后,珊瑚坝机场的观众,合力将“港闻报”号滑翔机抬起来,在机场内绕场一周,让所有在场观众,都能近距离一睹为快。十一月十九日《港闻报》刊登记者徐盈的文章《万人欢跃看滑翔》:“这时正有几只老鹰在天空翱翔,大家惊讶那滑翔机长长的翅膀竟是老鹰模样。万人欢跃看滑翔,不禁起了一片欢呼声,那没有发动机的铁鸟忽的离开了教练机,在雾气里,下落而又上升,并作翻筋斗表演,博得了山城全体观众的喝彩。”  一九三九年十月二十一日的《港闻报》文章报道提到:“本报为提倡航空事业,在津时向读者募集捐款,于年前特在德国购买最新式滑翔机一架,呈献政府。”这架飞机,拉开了中国普及滑翔运动的序幕。  1941  中国的青年都要飞上天去,这是国家的命运所系,也是青年的幸福。  在《港闻报》热心倡导下,中国滑翔总会于一九四一年四月四日在重庆成立。成立前一日,即四月三日午后,由滑翔训练班完成了在成渝三十公里长途滑翔机拖曳飞行表演。滑翔总会成立当天,《港闻报》重庆版发表了由王芸生撰写的题为《青年飞上天空去》的社评。  滑翔总会成立后,起初还是有成绩的。一九四二年底,就有百架中型国产滑翔机献礼。一九四三年八月底,第一架国产的“港闻报号”大型滑翔机问世,于一九四四年一月试飞成功。  一九四一年四月四日《港闻报》重庆版社评:“滑翔总会今天成立了!希望滑翔总会自今天开始负起这伟大时代的责任,向全国积极推动,务使每一个中学校均设一滑翔部,使大中学生,不分男女,人人都视操纵滑翔机如篮足球,如乘舟骑马,航空普及了,自然产生杰出人才。中国的青年都要飞上天去!这是国家命运所系,也是青年的幸福!”  1944  唤起民众航空热情  为普及滑翔知识,增进国人对滑翔运动的了解,《港闻报》还聘请中国滑翔出版社编辑专业性的副刊“滑翔园地”,从一九四一年九月五日起在渝版上刊行至一九四四年四月二十六日止,共出版五十五期。

有话要说...